太仓市“点、线、面”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落地落实
今年以来,太仓市以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主线,聚焦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市场主体、村(居)民四类重点群体,选取典型场所设立公民法治素养观察点,打造法治素养提升实践路线,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观察员,充分发挥“点、线、面”效应,在普法与基层治理实践中,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司法视角+便民之窗”助力国家工作人员“尊法赋能”。各镇(区、街道)依托法治阵地,广泛设立法治素养观察点,常态化征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需求,针对性开展领导干部季度法治研讨会、法治人员专题培训课等100多场次,借助依法行政、法治建设内容,全过程反馈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情况。集成镇(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集合审批服务、综合执法、集成指挥等要素,围绕群众关心的、市场需要的、分类分层针对性定期化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学习培训。
“非遗法治+特色研学”助力青少年“学法护航”。围绕青少年校内校外法治教育现状,选取学校、主题公园、科普展馆、社区楼宇等设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察点。例如城厢第四小学内开设法治课堂,打造法治走廊,围绕麦秸画非遗文化创作,满足青少年法治素养需求,创作《我心中的宪法》《远离毒品》《法治人生》等一批优秀作品,在寓教于乐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全市整合特色阵地、功能平台、实践基地等,制定“学法护航”研学线路9条,将法治内容融入传统文化、户外体验,通过“非遗法治+特色研学”的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商圈中心+网格治理”助力市场主体“守法致远”。选取商圈、店铺、商场等点位,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挥市场主体特长,选取网格长、调解员、市监指导员等开展定期值班,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社区+小微网格长+物业”商圈治理联盟,听取社会各界学法需求,结合“3.15消费维权”“司法日春风送法”等活动,通过赋能培训、法治宣传、定期检查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消防通道堵塞、商家门前环境脏乱等一批问题,并且把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理念输送到每一个市场主体,打造商圈中心共商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
“全民普法+治理实践”助力村(居)民“用法安居”。发挥法律明白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贴近群众、熟悉群众、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开展政策释明、法治宣传、法律引导,及时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参与基层治理实践,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实现优良治理循环。发挥电站村带动示范作用,围绕拆迁安置小区、老小区改造等,充分凝聚自治、法治、德治合力,在街巷里弄、田间地头听取居民需求,针对性开展“四议两公开”“五民主三公开”等活动,持续强化公民法治获得感,提升满意度,让“用法安居”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