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太仓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徐华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太仓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共太仓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共同吹响“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奋斗号角,各项事业在新起点上取得新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预计数、下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9.8%。位列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六、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七,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
一、坚持质效优先,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工业经济加速壮大。12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10亿元,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四大产业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达75.5%。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7%,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全球航空集群联盟第一中国中心揭牌成立,思萃免疫所、药理所投入运营。“智改数转”覆盖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兑付专项资金5376.7万元、惠及企业项目283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3%。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宝洁、新大洲本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创新动能加速汇聚。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位列科技创新县域百强第二。科技镇长团成效明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0家、有效高企达11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8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独角兽(潜在)企业10家,如果新能源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科创载体6家,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获评苏州市级以上人才105人、省“双创团队”1个。新增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8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1.4件,鸿安机械、旭川化学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56个项目列入苏州重点,数量均居苏州前列,联电新能源、博马科技等183个三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超1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工业投资220亿元,同比增长22.2%。完善市场化招商机制,引进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2个、总投资817亿元,其中庆良电子、伯曼设备等投资超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22个,招引能量光子、零一汽车等科技及人才项目超1000个,实际使用外资5.34亿美元。三产业态加速提优。太仓物流园蝉联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强首位,现代物贸产业规上营收超1400亿元,新增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4个、领军企业2家、两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2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080.3亿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升至47.5%,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壮大。全域旅游体系加快构建,阿尔卑斯度假区、七十二家理想村开业,城市休闲、乡村旅游、文化美食等各领域活动高频开展,全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推出新能源汽车推广、房地产“以旧换新”“带押过户”等促消费政策,举办“五五”“双十二”等系列活动,罗腾堡风情街开街并获评苏州品牌夜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1亿元,同比增长7.3%。
二、坚持内接外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融入上海多领域加强。“5+1”轨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成功签署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运营筹备合作意向书,沪宁沿江高铁通车,与南京通勤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引进戴世智能等沪上项目138个,与上海硅酸盐所达成成果转化专项合作。积极共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布“五大行动”和“百项重点合作事项”,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合作联盟,连续六年共同举办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主体结构封顶,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项目签约,开通长三角旅游直通车、政务跨省通办远程窗口、药店异地购药直接刷卡结算等便捷服务。以港强市多维度深化。太仓港全球排名升至第22位,获批全国智慧口岸建设试点,与上海港、宁波港实现双向“离港确认”,与德国汉堡港、省港口集团、苏州港航集团加强多领域合作,集装箱吞吐量803.9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75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启动港口型物流枢纽综合功能提升项目,推动国开行等8家银行组建百亿级银团。引进华光源海、进极航远等80家港航服务业企业,巴克斯酒业、归藏供应链等项目签约,范斯特新能源、宝得流体等项目竣工,太仓港科创园一期、生物港四期基本建成,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对德合作多层级拓展。作为唯一县级市参加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获商务部复函支持加快建设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发展基地写入“虹桥升级版政策”,成功承办中德环境论坛、中德教育与产业合作交流大会、德国中小企业圆桌会等高层次活动,对德合作显示度、知名度与日俱增。新设北德联络处,与斯图加特大区共建中德零碳试验示范区,新落地舍弗勒智能装备、模泰柯汽车系统等德资项目39个。AHK学院揭牌,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投用。拜仁慕尼黑展示中心开业,德国“太仓日”、太仓啤酒节等活动成功举办。营商环境多方面优化。发布“五化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启用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工作经验在苏州全市推广。“五经普”清查工作圆满完成。重点项目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6天,“多测合一”改革在全省推广。产业用地更新2926亩,新增产业载体15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365套。新设娄城人才贷、新市民贷,上线全省首个新市民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增信金融产品规模达5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9%和15.9%。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成立市国控公司并获AAA评级。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二,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首。
三、坚持城乡融合,美丽太仓焕新升级。城市建设拓展新空间。推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太仓规划展示馆获评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娄江新城加快拓展,智汇谷科创园等30个项目竣工,太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临沪国际商业中心等加速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古松弄地块主体结构封顶,原城三小、胜利村地块稳步推进,8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沪宜高速金仓湖互通、256省道(沙溪~双凤段)、城蓬线提档等交通项目完工,在苏州率先通过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验收。完成洙泾河(飞沪大道~石头塘段)等骨干河道治理,供水互联互通工程(常熟~太仓段)完工。220千伏群星变电站等电力工程投运。城市管理呈现新面貌。创成苏州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6个,大庆小区自主更新经验获全省推广。新增苏州“净美街巷”5条,万和路、长江后浪街区获评苏州“美丽街区”。优化公交线路16条,新辟夜间通学专线3条。智慧交通建设持续深化,建成智慧停车“一张网”,新增机动车公共泊位19551个、“商居共享”泊位2138个。新改建新能源车辆充电场(站)44座,城市道路实现LED路灯全覆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用。完成昆太毗邻区环境整治项目21个。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连续三年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乡村振兴片区规划全域覆盖。在苏州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区补划调整,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1.88万亩,粮食产量超3亿斤。地方粮食中心储备库开工建设。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获评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6个。成立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循环农业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推广面积超1.5万亩。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获评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10个,东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村土地部级改革项目完成验收。新增抱团发展平台5个、省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电站村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基地。生态环境展现新图景。落实长江大保护,第二轮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一般信访件100%销号,完成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验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01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超1500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臭氧浓度等指标均为苏州最优。全域建设“无废城市”,全国首创“限地价竞生态投入”土地出让模式。深入落实“林长制”,新增和更新造林700亩。城东水质净化厂试运行,璜泾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新改建污水管网51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9个,整治劣V类河道18条,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二。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普惠共享。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多渠道促进就业,投用零工市场,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发放就业惠企资金超8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创建社保“就近办”银行网点43个,获评首批“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上调社会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慰问金6450万元。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3067套、基本建成2201套,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4.2万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实施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制度,明德二小等7个学校项目投用、新增学位6435个,引进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10名,新招录教师389名、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4名,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核查,获评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人财物区域统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积极打造老年认知症友好社区,入选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永乐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家,新增沙东市集等4家苏州市文明菜场。美术馆新馆开放运营,成功举办全国竞走大奖赛等大型赛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3000场次。浏河镇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测评位居苏州前列。深化社区分类治理,推进“典范社区”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生活共同体,入选全省“五社联动”创新试点县。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全省首创“一校一社工”模式。网格化管理优化升级,受理群众诉求及网格事件166万余件,办件满意度98%。打造“娄城老娘舅”调解服务品牌,98%以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深化“太信服”服务品牌,信访工作质效巩固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根治欠薪等工作深入推进。建立“警网融合”治理体系,打造娄东街道多网融合警务工作站,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基础更加扎实。新设医疗卫生机构、商场市场等6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等行动有序开展。深化“三办”实体化一体化运作,加强“九小场所”消防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危化品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化工园区专业消防站启用。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增设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110公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预警体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和有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
五、坚持实干担当,政府效能优化提升。法治建设持续深化。“八五”普法稳步推进。实施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专项提升行动,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制度,为1338家企业减免罚金3212万元。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废止或修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44件。深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发布政府网站信息1.1万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9件、市政协提案130件,满意率达100%。市政府获评苏州法治政府建设先进集体。数字政府高效运行。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底座,政务系统全部“上云”。积极推进“数字太仓驾驶舱”建设,投用数字太仓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上线政务资源自助超市。“太融e”入选智慧江苏重点工程项目,累计上线本地应用超150个。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新推出“定点医药机构签约”“承包经营权备案登记”等8项“一件事”集成服务。作风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做好“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强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审计,拓展政务督查广度深度。坚持过紧日子,严格预算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扎实推进债务化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同时,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国防动员、人防、供销、档案、地方志、气象、邮政、电信等各方面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一年来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全市党员干部的拼搏进取,在于全体太仓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太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国家和省驻太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太仓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达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与问题: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的政策举措需进一步细化强化;龙头企业显示度、特色产业标识度还不强,重大项目招引、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仍需加快;对标城乡和美目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还需提质升级,安全环保、风险防范等底线红线需进一步守牢;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提升。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今后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安排,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以港强市枢纽城、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坚定不移拼出“太仓速度”、全力突破跨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图景。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工业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为此,我们将切实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以发展为主题,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路径,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引擎,把产业集群作为主阵地,把人才要素作为硬支撑,推动产学研各方高效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以改革为动力,打造特色彰显的开放型经济。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集成化推进企业服务改革、要素保障改革、数字化改革,全方位凝聚民企、外企、国企发展合力,进一步“借好东风”深度融入上海,“练好内功”深化以港强市,“树好高峰”深耕对德合作,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更高水平开放。
——以融合为目标,打造城乡和美的高品质城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系统推进新城崛起、老城更新、乡村蝶变,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差距、基础配套差距、生活环境差距,加快建设形态优美、业态优质、生态优良的现代田园城市。
——以民生为根本,打造近悦远来的最幸福生活。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更全力以赴,持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加快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为全市人民提供均衡、可及、有感的公共服务,不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
——以奋斗为底色,打造堪当重任的实干型队伍。统筹思想引领和行动自觉,树牢大局意识、市场意识、抢滩意识,做到腰板硬、敢于挑重担,身段软、勤于下基层,思路清、善于弹钢琴,措施实、精于抓落实,状态好、勇于争第一,用奋斗的辛勤汗水,换取群众的真心点赞。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稳增长、调结构,打好经济发展组合拳。
全力抓好项目引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着力增加有效益的投资,营造“一切围着项目转”的浓厚氛围。加大力度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充分运用灵活市场化考核机制,掀起“全员招商”热潮。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5和“专精特新”,持续招引牵引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强北上广深、东盟、北欧等海内外驻点招商,强化招商宣传和渠道拓展,高质量办好各类投资促进活动,推动10亿、50亿级项目集群持续壮大,力争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围绕高博航空、熠昭生物医药等190个三级重点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提升民间投资信心。积极争取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等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常态化办好品牌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以重点商圈提档促进传统消费提升,大力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直播电商、品牌首店等新型消费,支持集聚型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进一步优业态、提规模、聚人气。持续改善激活房地产市场,完善“以旧换新”等政策,拓展“房产超市”功能,优化多层次住房供给,全力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规模型专业型展会,帮助争取更多订单。发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平台功能,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持续壮大平台经济,全力引育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体系打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智改数转网联”新三年行动计划,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巩固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推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大规模。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前沿新材料、细胞基因诊断、光电子、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展示中心、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建设。构建完善“两极一带、市域联动”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优化总部经济等政策,集聚更多旗舰型、平台型、税源型物贸企业,力争新增6家苏州市级总部企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数字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楼宇经济“垂直开发区”,高水平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全面强化企业服务。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全面推行“数据得地”。系统布局特色产业园区,完善高品质产业空间“3+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工业上楼”。强化重大项目金融保障,完善产投基金体系,推动民营企业与产投基金“双向互动”,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推动供需协调、人岗相适。构建多维立体企业服务体系,强化企业服务中心、益企服务热线、企业服务总入口功能,拓展政企沟通渠道。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民企协同联动发展。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用”“一网通办”,打造一批“小巧灵”的数字化应用项目。
二、聚力扩开放、扬优势,建好对外合作大平台。
加快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深入研究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协同编制临沪协作示范区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拓展娄江新城开发,加快推进万豪酒店等65个项目,全力打造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苏州对接上海“桥头堡”。推动上海嘉闵线北延伸太仓段全线开工,提速建设北沿江高铁、沪武高速改扩建、沪宜高速东延等大型交通工程,打造江苏进入上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对接临港、虹桥、张江等重点区域,深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协作,推动与中国商飞深度合作。竣工交付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加快上外合作办学项目签约落地。办好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高效建设嘉太给水污水互联互通等基础工程。
加快打造以港强市枢纽城。完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龙江路快速化、滨江大道北延、南疏港高速等交通项目,启动建设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深化沪太、甬太等港口协作,持续优化太仓港口岸通关环境。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太仓港综保区质效。实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五年计划,推进低质低效非化企业清退。加快建设佳宸智能制造产业园、欧美产业园二期等产业载体,做大做强沿江先进制造业。加速优化港城中心区功能品质,启用港城广场1号楼,着力推进港航中心、省太中专港城校区二期等项目。强化港区与娄江新城联动发展。
加快打造对德合作示范区。编制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系统谋划对德合作提质升级。擦亮中德创新园产业载体品牌,高效运营生命科学产业园,围绕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链积极布局对德合作载体。完善驻德办事处海外联络体系,加大规模型龙头型制造业德企招引力度。深化标准化、检验检测等领域协作,实体化运营AHK学院和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综合体。争取承办江苏—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高层级活动,积极拓展金融、环保、教育、健康、文化等多领域对德合作。
三、聚力搭平台、汇英才,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引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强化科技招商,引进高质量科技项目300个。深化科技企业分层孵化、梯次培育,建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链条,推动初创期企业加快成长、成长期企业提质升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5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优化科技金融政策,健全天使基金、科创基金等多层次基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92亿元,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5%。
构筑创新型载体平台。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等区域协同创新战略,优化“一城一港一谷一廊”科创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实施“一园区一方案”,高水平运营智汇谷等科创载体,争创省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德国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公共技术平台,支持大院大所与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赛迪科创中心、磐石创新工场,积极培育德国飞地孵化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探索设立中德科技创新合作专项。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发挥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两所大学带动作用,建优建强健雄学院,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升级全生命周期人才政策,优化“人才乐居”“引才奖励”等措施,强化重大人才团队、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招引,推出“大学生创业贷”“园区保”等特色金融产品,提升大科园运营质效和引才实效,全力打造长三角创新创业首选地。加强城市推介,办好创赢太仓、T-MAX科创太仓、生物医药顶尖科学家论坛、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峰会等赛事活动。高水平运作人才服务中心,高标准建好人才社区,全面完成三年新建1万套人才公寓目标。
四、聚力提品质、促振兴,绘好城乡和美样板图。
精致推进城市建设。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作用,统筹衔接各类规划,实现新一轮详细规划全覆盖。实施主城核心区新浏河、盐铁塘桥下空间治理更新,推动沙溪浦南、浏河人民医院旧址等地块城市更新,加快古松弄、原城三小、胜利村地块建设进度,新改造提升6个老旧小区。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开工东亭路南延、604省道沙溪段、广州路对接迎宾路等交通项目,打通良辅路对接东光路,投运110千伏红庙变电站等电力工程。
精细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开展文明城市建设,争创省城市管理示范市,投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物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无物业小区管理。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精准治违,拓宽“城商协作”范围,打造更多“净美街巷”。提升交通现代化管理能力,创新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完成公共自行车设施迭代更新,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持续推广“共享停车”。加快城市照明集中控制,扩大多功能灯杆建设。推进生活垃圾跨区域协同处置。
精心推进乡村振兴。强化耕地保护,完成33万亩粮食、19.2万亩次蔬菜等农业生产任务,全域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74万亩。投用三农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建成5个“慧种地”无人农场。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设3个农业科技展示基地。推广循环农业面积1.5万亩,建成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体系。推进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业态融合,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开工米面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投用长江林场等农文旅项目。新增8个抱团发展项目,开展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帮扶,力争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苏州平均。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6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擦亮“三水一宅”“福运莲鲤”等特色田园品牌。
五、聚力优生态、快转型,弹好绿色发展协奏曲。
全方位加强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完成287个大气治理项目,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力争PM2.5年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6%以上,空气质量排名保持全省领先。推进致和塘、新荡茜河周边水系整治,落实87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长效管护,新改建污水管网20公里,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固废监督管理,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
多举措加快生态修复。持续巩固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等问题整改成果。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实施新一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探索“林长+”机制,因地制宜扩大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建成幸福河湖100条,打造双凤庆丰、璜泾雅鹿—杨漕2个幸福河湖群,努力实现劣V类河道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土壤调查监管,严格污染地块用地准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高质量推动低碳转型。推进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探索中欧绿色低碳领域标准互通。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启动建设长三角表面处理绿色循环产业园。精准实施能耗控制,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持续开展“散乱污”整治,推动低端低效企业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光伏等新型绿色能源,新建新能源充电站40座,综合施策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六、聚力惠民生、增福祉,画好美好生活同心圆。
做强社会保障支撑。坚持就业优先,持续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就业专项帮扶行动,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扎实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提质,积极发展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序推进企业年金、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存,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稳妥推行房票安置。深入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深化“十个百万”拥军实事项目。做好东西部协作等对口支援工作。
做实公共服务配套。聚焦“小而美”,小切口、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实验高级中学等学校项目,投用高新区五小等8所学校、新增学位5625个,启动沙溪镇培远学校招生工作。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推进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实施初中强校计划,积极创建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争创三甲医院,投用市一院急诊科技楼、中医医院门急诊楼,启用市妇幼保健院,加快组建县域医联体。探索制定县域基本养老服务标准,承办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现场会,完善助餐、评估、顾问、教育等老年服务。提档改造农贸市场20家。实现市民卡、第三代社保卡功能合并。
做优文旅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建成璜泾、科教新城文化中心,高效运营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阵地,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承办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等高级别赛事。优化全域旅游体系,整合冰雪、古镇、港口、乡村等资源,推进长江对外交流公园、海运仓文创园、樊村泾遗址公园建设,提档郑和公园、玫瑰庄园,打造更多精品文旅线路。推动江南丝竹、娄东画派等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优化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沙溪古镇数字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等载体,持续壮大创意设计、影视娱乐、电子竞技等细分行业。
七、聚力防风险、守底线,织好社会治理安全网。
守牢风险化解防线。落实风险报告动态监管,高效运行社会稳定风险合成处置机制,确保“六个不发生”。严打严惩恶意欠薪,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全力完成“保交楼”任务,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健全完善金融协同治理监管机制,持续加强重点企业风险预警管控,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强化内审内控,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人、火、楼、车、化”,拓展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分级分类安全风险管控,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出租厂房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密集、“多合一”等重点区域消防隐患整治。推动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推进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重点隐患路段整治工程。打造长江水上特别安全监管区。推广智慧工地,落实既有建筑整改闭环。强化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太仓工作站。持续做好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打造社会治理样板。深化“融合共治”城乡社区共同体建设,高标准推进全省“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推广“典范社区”,探索社区治理分类精治“太仓路径”。一体化推进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探索“小网格微治理”精网微格工作机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优化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良好网络空间秩序,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太仓”。
八、聚力重担当、求实效,树好勤廉政府新形象。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依法行政重规范。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市镇两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过程,完善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强化诉源治理,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着力把代表建议、委员提案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统计、司法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唯实惟先抓落实。不折不扣执行好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认真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强化“以实干求实效”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健全“专题会研究、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节点化督查”闭环落实机制,力促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风向,主动对标先进,敢于比、善于争,全力拼、奋力进,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清正廉洁扬正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毫不放松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习惯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更高效用在助企业、惠民生、促发展上。严防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营造政风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在中共太仓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图景!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词、句及内容的说明
1.P4 “五大行动”:指党建引领共促行动、产业链供应链共融行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共筑行动、基础设施共建行动、公共服务共享行动。
2.P4 “离港确认”:集装箱到达码头发送抵港确报后,企业即可申报转关单,无需实时关注口岸码头的作业情况或所配二程船舶的情况,将单证作业与口岸物流作业由原有“串联”改为“并联”,提升转关货物的申报和物流效率。
3.P5 “五化协同”:指构建开放共享的政策环境,引领服务品牌化;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准入便利化;构建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实现监管规范化;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进办事智能化;构建暖商护商的人文环境,突出保障精准化。
4.P7 “限地价竞生态投入”:指在土地出让竞价阶段超过终止价格时,系统不再接受竞买人报价,土地出让金竞价结束,转为竞生态投入,以生态投入所报价格最高的报价者为地块竞得人。
5.P7 “保障性租赁住房”:指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主要面向在本市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符合条件的群体租赁的小户型、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住房,主要有新建、改建和存量纳入三种房源筹集方式。2021—2023年,太仓有27个项目共7069套认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类型有企业员工宿舍、人才公寓等。
6.P8 “五社联动”: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7.P9 “数字太仓驾驶舱”:聚焦城市运行中的重点问题,打造数字政府中枢和能力平台、赋能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构建各类功能事项及大屏数据看板,实现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新模式新机制。
8.P9 “四下基层”: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9.P14 “两极一带、市域联动”:“两极”指港区、娄江新城,港区重点巩固发展物贸产业,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娄江新城围绕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支撑港航服务业发展,全力构建沿江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一带”指沿江一带板块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明确各自重点主导产业和功能,围绕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建强特色产业,形成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撑带。“市域联动”指各部门、国有企业围绕开发建设需求,在功能配套、产业载体、商务楼宇及农文旅发展等方面主动参与,合力推动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P15 “高品质产业空间‘3+N’政策体系”:“一个规划、一个计划、一个政策、‘N’个专项办法”,一个规划指《太仓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一个计划指《太仓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一个政策指《太仓工业特色产业园区增产增效“N”条措施》,“N”个专项办法指《太仓市推动存量空间自主更新推进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简化产业项目装修施工许可办理流程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简化工业企业提容增效报建程序的实施意见》等。
11.P17 “一城一港一谷一廊”:“一城”是以娄江新城为核心,包括高新区和城厢镇的沿沪科创带,打造成为全市科创高地,引领创新发展;“一港”是以长江智慧港为中心的沿江片区,是发展临港产业创新的主阵地;“一谷”是以沙溪生物医药园为主体,建设太仓药谷,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快速发展;“一廊”是构建“一城引领,多级联动,全域协同”的科创载体发展格局,塑造太仓开放创新主平台与新地标。
12.P20 “‘十个百万’拥军实事项目”:指保障八一春节慰问、退伍士兵培训、部队文化建设、双拥国防宣传、普惠慰问关爱、随军家属安置、后勤蔬菜保障、国防动员教育、新兵家属优待、优抚对象定补等十项经费。
13.P22 “六个不发生”:指坚决不能发生政治性事件,坚决不能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不能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坚决不能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治安案件,坚决不能发生因自然灾害应对不力造成群死群伤事件,坚决不能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