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网上政府 > 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仓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时间:2024-06-21 15:41来源:太仓市人民政府访问量:
【字体:

各镇人民政府,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科教新城管委会,娄东街道、陆渡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健雄学院:

经市领导研究决定,现将《太仓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太仓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太仓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方针,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中医药事业发展各领域,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总目标,拓展“四篇文章”发展内涵,以“健康太仓”为引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统筹推进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全面协调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中医药特色亮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2026年底,全市中医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加速推进,健全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诊疗水平、科研能力、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中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全面带动市中医医院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名科、名医、名药及中药名企。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

1.全周期优化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对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全面建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机构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重点加强市中医医院建设,从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硬件改造、人才引育、内涵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发挥市域龙头中医医院的带头作用。市一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与市中医医院形成相互协作、错位发展的有序格局,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市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度,推动市中医医院通过管理输出、人才培养、专科(专病)联盟等多种方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诊所、中医门诊部和有中医特色的医院,鼓励兴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中医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不同层级机构之间中医师的纵向和横向流动,实现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提高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到2026年,建成15分钟“中医健康服务圈”。(各镇区、街道,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

2.分层谋划推进市中医医院建设。市中医医院应当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为契机,坚持以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指挥棒,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实现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大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中级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或者35岁以下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急需紧缺专业人员,采取考核招聘、双向选择等方式,引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到2026年,实现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人员配置结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的占比超过60%。加强信息化建设,带动医院全方位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推动分级诊疗落地,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利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

3.推进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将中医药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积极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研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个性化服务包,鼓励支持中医医师走家入户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场所升级,丰富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到2026年,实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能够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中建成“五星级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比例不低于20%,“四星级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比例不低于3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覆盖率达到50%,全部能够提供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各镇区、街道,市卫健委)

4.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中医医疗机构,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引导社会资本向中医药资源稀缺和多元需求服务领域进行投入。创新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媒体监督的多方协同管理新模式。支持公立医院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协议合作,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各镇区、街道,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

5.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大、物、移、云、智”等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业智能化应用,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构建中医药“智慧大脑”,实现中医药服务信息数据共建、开放、共享。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文献知识库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并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将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慢病防治等健康档案内容纳入卫生健康信息专项规划。健全中医药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抽查抽检、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惩戒等手段,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数据局)

(二)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加强专(学)科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专(学)科集群。全面梳理市中医医院当前各学(专)科发展情况,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和本地区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按照“分层建设、重点扶持、动态管理”建设原则,培育中医临床优势学(专)科,加强中医重点学(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26年,新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以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以上。(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2.进一步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推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疑难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实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协同攻关,关键技术突破,建设中西医结合疑难疾病临床防治中心。开展中西医结合专项和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设,鼓励中西医临床科室开展协作,在市一院打造中西医协同“示范”科室,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优势和临床服务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专科团队,开展重点传染病、重大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到2026年,争取培育1~2个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形成2~3个可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市卫健委)

(三)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1.加强人才引培,强化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加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太仓卫生人才计划、校园苏州日卫生引才专线等加强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加大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构建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团队,推动中医药工作有较大跃升。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内科研院所、高水平医院合作交流,选拔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科带头人定期参与知识技术交流与培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力度,注重培养中医药青年人才,加强中医护理、中药特色技术等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同时突出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发展模式中的地位,探索创新名医工作室、中医药师承班等教育模式,以娄东医学流派为抓手,探索医学流派经验“活态传承”新路径。深挖太仓市内名老中医资源,参照省名老中医评选标准,遴选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做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学术经验和技艺传承,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建立健全全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体系,以市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育才范式,优化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标准。到2026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名医工作室1~2家,力争培育省市名中医2~4名,力争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专家团队1~2个。(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

2.多渠道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中医全科医生,多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综合性、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采取市招市用市补方式,面向基层培养乡土型、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打通基层与上级医院之间沟通渠道,鼓励上级医院中医专家下基层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定期开展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基层人员赴上级医院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依托市中医医院等资源平台,定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推进基层名中医工作站建设,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到2026年,培养中青年中医优才5~10名,西学中人才10~20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30名,基层名老中医传承人5~10名,滚动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提升项目,每年选派10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进修学习,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

(四)构建中药产业新高地,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新格局

1.促进中药产业特色发展和能级提升。依托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太仓生物港和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等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平台,促进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创新中药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名中医经验方、经典名方开发,进一步挖掘优质中药院内制剂,促进研发和转化。支持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建设,加强制剂室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支持在对口帮扶、医共体、专科(专病)联盟等方面按规范调剂使用中药制剂,提高调剂效率。强化中药调剂、煎煮、配送规范化管理,支持中药代配代煎产业化发展,提升中药现代化服务水平。促进中药产业链延伸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药延伸产品创新企业和项目,加强药食同源食品、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的开发应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健康领域相关产业,支持以发展中医疗养、康复为主体的健康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重点开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2.探索“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按照“中医药+”发展模式,坚持全域行动、多方融合,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化院(校)企合作,联合中医药科研院所加快研发具有娄东医学流派特色的中医药保健、康复、美容、药妆等系列产品,形成本地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促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引导企业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诊疗设备、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和具有中医特点的休闲文化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推进中医药参与体医融合领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一批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中医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围绕慢性病预防、运动康复、健康促进等目标,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丰富和发展中医体医结合服务。(各镇区、街道,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3.打造特色中医药文化产业。促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水乡古镇、田园乡村等文旅资源,创新开发一批融合中药产业、中医文化、乡村休闲观光和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商品。支持镇(区、街道)建设融合中医药文化元素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小镇,打造具有太仓独特韵味的中医药文化项目。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深入发展,鼓励旅游景区、度假区开发中医养生、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会展节庆等旅游项目,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开设中医药文化展示馆,支持旅行社开发具有太仓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各镇区、街道,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

(五)强化管理体系,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工程

1.增加中医药系统管理力量。市卫健委对外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设置中医科,明确中医科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中医的管理和服务。(市委编办、市卫健委)

2.推动三医联动促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通过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深入挖掘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优势治疗方案,对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疗效确切的中医病种,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将具有中医疗效和成本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对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丰富扩展中医特色治疗病种结算范围。大力推广中医日间治疗病种、中医基层病种结算模式。(市医保局、市卫健委)

(六)推进娄东医派传承发展,擦亮太仓中医金字招牌

1.常态挖掘地方特色中医药精髓,推进娄东医派活态传承。推进娄东医派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强对太仓历代中医药名家学术经验和技艺专长的整理研究,以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为载体,强化名中医师带徒的传承教育内涵,传承创新各级名中医学术经验,推动中医药活态传承。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娄东医学研究所”建设,在经费保障、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依托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娄东医学研究所和娄东民间中医流派研究会,持续推进娄东医派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研究,强化名医、名术、名方、名药的挖掘保护和中医特色制剂的研发应用,加快推动娄东医派历代文献精华、名医学术精华等文化丛书的编撰与出版,深入挖掘娄东医派诊疗技艺和特色名方,支持申报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促进娄东医派的传承发展,与长三角地区中医药流派融合创新,加强医学流派的学术交流,构建娄东医派辨证论治新体系。(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加快建设太仓中医药博物馆等中医药文化场馆,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示范单位建设。支持利用现有文化载体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展示与传播,鼓励各类民间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示馆等建设和发展。依托中医药服务场所,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科普宣传点,充分利用网络、纸媒、微博、电台等多种渠道,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传统诊疗手法,提升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普及度。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借助膏方节、中医药文化节、名医义诊、中医药知识讲座等多种载体,开展有中医特色的价值观念、健康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太仓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培训项目,提高中医药文化宣传人才素质和技能,壮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人才团队,保障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各镇区、街道,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

3.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水平。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医疗专项,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扶持,培养科研人员创新研究能力,鼓励形成一批原创性的诊疗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促成一批重点病诊疗新规范和健康管理新成果。搭建多学科融合、多资源共享的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合作,围绕预防康复、疫病防治等重点领域开展中医药协同、中西医联合研究和技术攻关,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科技新高地。推进市中医医院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重点开展对娄东医派特色理论、特色方药、特色技术的研究,推动产品、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参与长三角区域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参与科研人员学术培训、交流考察、科研合作等活动项目,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卫健委)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的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围绕“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强化布局谋划,强化资源调配、强化统筹协调,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清单和细化举措,以责任化、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加快规划实施步伐,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最高程度提升管理水平,最快速度达到规划目标。

(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建立中医药事业财政持续投入机制,稳步提高中医药事业经费在卫生健康经费中的比例。整合区域内现有用于中医药发展的各类资金,充分体现中医药领域的技术劳务价值,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资源短板投入,重点支持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基层中医药建设、公立中医医院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发展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支持中医药健康产业投资机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推动形成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加强中医药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明确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细化各阶段的具体举措,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医药系统医德医风建设,切实维护中医药行业的良好形象。采取“多形式、多内容、多途径”措施做深做实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积极宣传中医药发展成果。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推广中医药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理念,培植健康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强化监测评估工作

建立规划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实行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规划实施进程。建立规划执行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规划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加强督查。及时向社会公示重点项目和任务进展,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监测评估的民主性和有效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太仓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